平成廢物:快樂教育的後果,日本替我們試過了

對未來教育的藍圖設計,保留現好下的教育方式,增加更有效的末來學習
回覆文章
頭像
howie
文章: 413
註冊時間: 2014-04-28, 21:01

平成廢物:快樂教育的後果,日本替我們試過了

文章 howie » 2019-06-09, 16:53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world/z99va3g.h ... LiY5KjEO3s


文/編輯:豆爸

4月30日,日本明仁天皇正式退位;5月1日,日本啟用新年號:令和。

平成時代終結。

從1989年到2019年,這個用了30年的年號,留給日本人的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。

平成時代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名詞有:房價崩盤、失去的十年、增長停滯、低慾望社會、記不住名字的首相們、3.11大地震、福島核泄漏……以及我們今天重點要說的——平成廢物。

平成廢物源自軍迷們流傳的一個典故:

據報導,在一次陸軍演習中,一輛坦克的車長趁著休息時間用坦克內的顯示器放動漫打發時間,被抓到後上司訓斥他說:「這樣怎麼和中國開戰?」

結果他說:「如果我們陸軍都和中國開戰了,那說明我們的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都已經完蛋了,我們還是直接投降比較好吧!」

但這個詞早已走出軍迷的範圍,成為全世界嘲笑這一代日本年輕人的梗。之所以這一代人被稱為廢物,是因為他們表現出的某些共同特點:

他們縱情享受當下,不關心明天和未來。他們只關心「以自己為圓心,半徑3米內的事情」。他們不想工作、不願奮鬥,連戀愛都懶得談。他們沉迷於動漫、遊戲、愛情動作片,能靠幻想解決的問題,絕不付諸實踐。


總之,這是一代及時行樂、沒有慾望、追求像豬一樣生活的死宅。所以也被稱為「平成養豚」,或者「寬鬆世代」。

平成廢物們是怎麼煉成的?從社會背景來說,經濟低迷、少子化、老齡化都是推手之一,但最直接的推手,則是「寬鬆教育」的盛行。
n2ps0sp2q50p4r9pos602223360n9r0r.jpg
昭和時代和平成時代的徵兵廣告
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「寬鬆教育」,內容包括降低課業難度,減輕學生負擔,不公布成績,不對學生進行排名,學習內容減少三成,上課時間縮減一成,等等。

是不是很眼熟?沒錯,就是減負。

寬鬆教育的理論基礎當然很「堅實」,說出來絕對政治正確:

出於對填鴨式教育的反省和國際教育形式的判斷,日本政府認為應該培養創新型人才,即從知識教育向創造力教育、創新教育的方向轉型。

說得很好,我們來看看實施後的結果吧。

寬鬆必然導致鬆懈

日本教育學會會長廣田照幸曾說:寬鬆教育急切地追求創造力的培養,但忽略了創造力產生的前提: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鞏固。

是啊,我們一直在說,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、創新精神,但創造力和創新都是教育的結果,而不是過程。

所有的創造力都必須紮根於基礎知識,才有可能產生,否則,讓孩子隨意地發揮想像力,那結果說好聽點是空中樓閣、紙上談兵;說難聽點,就是會培養出一堆民科和只會誇誇其談的廢物。
56opq73685684rrq8oq27s8o0r12q421.jpg

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(OECD)從2000年起開始舉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(PISA)。日本第一次參加時,成績不錯:數學第一、科學第二、閱讀第八。

寬鬆教育實行後,2003年日本第二次參賽,成績已經變成了:數學第六、閱讀第十四。

所謂的寬鬆教育,在實施過程中,必然演變成鬆懈教育。

因為現代知識的學習,本身就是一個反人性、反惰性的過程。

日劇《寬鬆世代又如何》中有一句台詞:
r2onpp20s5o84641o57578n9496410r2.jpg
2oq4183p530n40os96q7r5s9ros00973.jpg

在原始社會,一個人需要學習的知識就是在周圍五公里內,有哪些東西可以吃,有哪些危險需要規避。

幾百年前,我們還有牛頓這種無所不知的科學家;幾十年前,人類還可以看到愛因斯坦這種科學大神。

而現在,每一個領域都被細分成了無數個微小的細節。如果說人類的知識像地球這麼大,那麼一個博士的研究工作,也只能給這個超大的球,拱出一個針尖的新知識。

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,是一個信息爆炸和知識極大細分的時代。我們當然不必強求孩子成為愛因斯坦,但目前學校教育中的語文、數學、自然、地理、歷史、英語、物理、化學……只是知識海洋中最基礎、最本分的通識。

在現代社會裡,如果連這些通識,都要給孩子打折、減負,那麼在這個人工智慧都要到來的社會裡,他們將來何以立足?

而我們還沒有說那些學校教育之外的、同樣需要孩子了解的知識:社會學、心理學、人際交往、協同合作、口語表達、抗壓能力……

於是,日本政府給孩子減負了,培養出了廢物的一代不是理所當然的嗎?

寬鬆教育更不公平

寬鬆教育減少了學校教授的內容,降低了學習難度,於是,每個孩子都能考100分,家長老師都很高興,但事情到此結束了嗎?當然沒有。

因為教育資源始終是有限的。想讓孩子上名牌大學、出人頭地,還是要去爭奪那極為有限的招生名額。

所以,有能力的家庭就讓孩子通過私立學校、補習班、遊學班、素質班,提升將來的競爭力。

而那些享受到了寬鬆教育的快樂的孩子,他們的業餘時間,真的會像政策制定者希望的那樣,去發展個性教育嗎?

也許有,但肯定百中無一,絕大多數的孩子,會把寬鬆和快樂的時間奉獻給玩耍、遊戲、網際網路。

於是,階層就此分化。一部分孩子在學校減負、在校外增負,獲得社會競爭的優勢;一部分孩子真的減負了,卻可能在各方面都全面處於劣勢。



日本文部省的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:在大學入學考試中,私立學校的學生成績比公立學校的學生明顯高出一大截。

錢文忠教授說: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?我實在想不通,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?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,這是不言而喻的……但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,給孩子更多的快樂,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。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?

而現在,實施寬鬆教育的日本學校里,半個下午都是社團活動,大家玩得都很開心。

學校可以寬鬆,社會呢?

童年的開心就是一輩子的快樂嗎?

寬鬆教育、快樂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:它只可能適用於學校,而不適合這個社會。

學校可以不公布分數和排名,但企業不會遷就能力不行的員工。最近馬雲、劉強東的996、「不是我兄弟」言論,都已明確表明,資本是赤裸裸的,它是要求員工競爭的,沒有能力的人將會被社會淘汰。

學校可以讓孩子快樂就好,但社會不會。進入社會之後,上級領導不那麼在意你快不快樂,只會在意你能不能幹。那麼多的企業,都把「抗壓能力」註明在招聘啟事中,是為了看員工「能抗多少快樂」嗎?

童年時代的學校教育,包括家庭教育,都不是孩子的終點,而是他們人生的起點。

而快樂教育、寬鬆教育,是把孩子的起點,建在了一堆沙灘上,一場大風、一次海浪,就足以摧毀寬鬆教育的全部「成果」。

目前的這個社會,還不會以「寬鬆」和「快樂」為主題。

寬鬆教育,只能讓0-18歲的孩子開心快樂,但之後,他們18-80歲的這段漫長的人生里,誰來讓他們寬鬆?

尤瓦爾·赫拉利在《今日簡史》中寫道,隨著人工智慧、精密算法、大數據等技術演進,人類將誕生一個龐大的「無用階層」。因為,有了這些科技和算法後,有一些人,必將「毫無用處」。

你猜猜,到時候最先被淘汰的是什麼人?

寬鬆教育的目標(培養創造力、創新型人才)當然是沒有問題的,但寬鬆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教育結果,卻幾乎一敗塗地。

最終,日本十幾年寬鬆教育的結果,就是培養出了這一代及時行樂、逃避責任的年輕人。

他們沒有錯,他們只是適應了這個規則而已。但他們被人稱作廢物的時候、被同事瞧不起的時候,沒有人能代替他們承擔,只有自己承受著。

日本政府發現寬鬆教育並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,於是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的馳浩,在2016年5月10日宣布,日本將實行「去寬鬆教育」,朝著「教育強勁化」的方向發展。

也就是說,日本將與「寬鬆教育」訣別,不再強推減負措施。

而我們,卻正在朝著這個已被試驗過一遍的方向,大踏步前進。
541r528ss3424n6p8p3620336r00o20r.jpg
J.D.萬斯,《鄉下人的悲歌》
《鄉下人的悲歌》一書中,作者J.D.萬斯出生於一個貧苦小鎮,通過苦讀考入大學,最終實現人生逆襲,在矽谷擁有了一份事業。

他衣錦還鄉之時,看到自己的兒時夥伴們,很多都陷入了貧窮、酗酒、精神創傷、藥物濫用的悲慘境地。

我每次回到家鄉,都會對此深有同感。我當然沒有萬斯那麼高的成就,但目前的生活狀況,已經是我拼盡全力苦讀的結果。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,卻也常常後怕,覺得真是僥倖。

在日本和美國這種已開發國家,即便你真的淪落成底層,社會保障也能讓你過上一份還可以的死肥宅生活。

但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,最底層的生活狀況可不是宅就可以解決的。

豆爸和豆媽我們倆,是211的本科、985的碩士,我們目前的工作成果、人生思考,完全得益於之前20多年的辛苦讀書。

我也是一個爸爸,我和所有家長一樣,希望孩子能快樂地長大。但就像那句俗話說的,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

我不僅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,還希望豆豆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,能有一定的競爭力,能在社會上立得住。不必聞達於諸侯,但也不要被時代的車輪碾壓而過,如同螻蟻。

為此,在對他的教育過程中,不可能全是快樂,必然會有痛苦。

我會儘自己的最大能力,調動全部的知識儲備和方法論,為他學習的過程減少些許痛苦,但我必須要讓他知道:教育,不可能沒有痛苦、只有快樂。

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,標題大概是「你們都去快樂教育吧,我就是要讓我兒子上名校」。

我還看過一篇文章,「把小孩當植物來養,我的日子好多了」。(關於這個說法,我們公號發過一篇回應:把孩子當植物養就好了?真正養植物的我來告訴你,這種想法有多麼不靠譜)

這是兩種極端,本質上都不可取,但如果非要在這兩個選項中間選擇一個的話,我傾向於選擇「讓我兒子上名校」。

這樣,他的18歲之後的人生,才有更多可能。



參考資料:錢文忠,《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,請別再對孩子讓步》,錢文忠在「第三界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」上的演講。深焦DeepFocus,《平成:我們的時代,即將結束的時代》。2ch網,《馳文部科學相は、改定作業を進めている次期學習指導要領に関連し、授業內容や時間を減らした'ゆとり教育'との決別を明確にする見解を近く公表する方針を固めた》。《日本告別寬鬆教育,寬鬆教育真的失敗了嗎?》,原載於《上海教育-環球教育時訊》2017年6月刊。大前研一,《低慾望社會》《低智商社會》。尤瓦爾·赫拉利,《今日簡史》。J.D.萬斯,《鄉下人的悲歌》
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