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開悟之旅:10接受死亡

相閞書藉書單,請放這裡
回覆文章
頭像
howie
文章: 413
註冊時間: 2014-04-28, 21:01

一個人的開悟之旅:10接受死亡

文章 howie » 2020-02-04, 15:31

10接受死亡

  有生就有死,有死就可能代表另一個新生出現。

  我們從一個嶄新的能量,出現在另一個時空裡。此刻的我們,身上帶著絕對純淨無瑕的感觸來到這個世界。接著,伴隨著對這物質世界的更多瞭解後,對死亡的恐懼是有增無減地持續著,直到祂的出現,或那一瞬間的頓悟,才有可能全然的接受死亡。
  
  然而,死亡是讓我們在開悟過程中一塊很大的伴腳石,因為恐懼死亡佔領著我們,讓很多精采的體驗給阻擋在外。雖然說這些體驗未必能帶來給我們多少的加分,但每當想要嚐試去做一件事時,先考慮到死亡,那就會讓那些可能事件變成了不可能。相對的,想要達到開悟之旅的目的地機會也相對減少許多。

從我們的一生來分析下從嬰兒時期對危險的陌生,慢慢對痛楚有了一定的認識。接下來是幼兒時期的大無懼,手腳可以挺靈活的運用,所嚐試的行為愈來愈放縱,此時的我們對死亡兩字也是僅限於"偶爾聽大人說到",甚至被家長帶去參加喪禮還表現挺興奮的狀態。到了小學後,我們開始正式的從字面上得到"死亡"兩個字的真正含義後,有些人開始會侷限自己的行為,並認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某些後果。這時恐懼開始在我們心中萌芽,向下扎根。然後青少年時期,可以很正確的用悲傷來對死亡的反應。或許,班上可能有一二個同學因意外而去世,老師帶領著大家對這位同學最後的勉懷。於是-珍惜生命的感慨在我們心中徹底落實,要讓自己把危險事件避免和排除,但是該去玩的還是得去試試看!等到高中大學後,因為聽到看到關於死亡的新聞也多了,活的也挺順利的,意外沒找上門,所以還可以再多放肆一點,直到真正出社會後,我們對於現實的殘酷和物質上的壓力,才又再一次的對死亡致敬,並每天想著辦法讓自己不至於淪落到各種死的方法,堅強的活下去。到了中年時期,因為孩子的出現,所以要活下去的負擔多了一倍,開始在職場和行為上更加保守,並開始把自身無法達到的願望寄托下一代。最後到了半百歲,人生中也做了許多決定和嚐試,並很好的整理出一套"安全活著定律"來應付大小情況。更自私者,便肆無忌憚的欺騙和壓榨新進社會人,好滿足自身的活下去論,並把恐懼正式的放在第一位,怕死是很好的理由和藉口。

但,終究死神還是會找上門的。臨死前才長嘆一口,那些許多懊悔和之前壯志豪豪立下的目標,再也無法挽救和達成。回首過去五六十年的光陰,還真的像箭一樣,一咻就過逝了。

  簡敘的分析我們對死亡的成長過程後,再來看看死亡有哪些死法分類。

  壽終正寢(自然死)

  這種死法可能較接近天數到,因為載具已經承受不了,可能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疾病在,但這些疾病並未導致整體生命循環的堵塞。要走時,很清楚自己還剩幾天或幾點小時,頭腦還是保持清醒的跟家人交待後事,最後嚥下最後一口氣,面帶安詳的離開這可愛的人世。

  病死
  
  基本上都是因為欠缺對自己身體狀況的反應而導致,在物質充足的環境裡,我們對吃是絲豪不在意,美味盡收。但相對慢性病的根也開始在體內累積,只是一時半會兒無法查覺,但多多少少器官還是會給些反應,但一般人並不在乎。所以當下的力量也是必需要多加訓練的,起碼你可以知道現在身體反應給出的訊息是代表哪裡出問題,可以儘快就診查明。要也要讓自己死的痛快,而不像那些慢性病患者,終日躺病床,朝晚直嘆氣。


意外(和被意外)死

  意外死亡,這個意料之外的事件,發生快的讓我們來不急反應,甚至是毫無知覺的走掉。筆者有二位好朋友,都是車禍意外離世,而且發生的要件都很莫名其妙。譬如說平常下班都是固定騎機車在老路線上,偏偏發生那天就是騎了不同的路,原因是他要去那條路上的商鋪買個東西。也就那麼一個小偏差,造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,而且這悲劇很可能只要一點小事件,可能就不會發生。這種天時地利人合的結合,把我們自身帶有的頻率給帶入,就像出現另一個時空,把這個意外完美結合,讓人無法用言語來解釋。
  
  被意外死亡,那其實跟自身所處的環境和交的朋友有很大的關係。譬如吹哨者被謀殺、情殺、背叛組織被追殺、黑吃黑等,基本上就是違反他人的期望,而導致這樣的事件發生。中華文明中佔有極大部份的給面子的藝術,可能也是盡量避免自身遭遇不測,才會一直被流傳下來。但有些卻是不得不去面對的,像舉報食品安全的、政府黑幕等,足以造成二人以上健康及其他公共損失的事件,那就只能二話不說,帶著勇氣站出來吧!

  自殺

  在愈科技發達的社會,自殺率卻逐年的增加。早在古代,基本上只有走投無路時才會使的招式,像項羽的無顏見江東父老(沒面子而自殺),再到20世紀初可能因為投資失利欠下大筆債才做這選擇,到現代的學生自殺、青年隨機殺人(另類的自殺方式,說實在的),自殺的消息佔據媒體版面愈來愈多。自殺情況大多是自身承受不了壓力時所做的解脫選項,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。從社會普遍價值觀來看,一般人是不會這樣做的,因為大部份想要自殺卻又打消念頭的,心裡在權衡、在掙扎、在想著如果自殺後,有多少人對他的期望落空而悲傷一生。所以自殺成功的,有絕對的勇氣而意志,因為現在了結的心願大過於所承受的壓力(自身給的,和外界施壓的)。終於解脫,是一件多開心的事,我不能選擇生,但我有這權力可以決定自己的死,或許這是他們許下的最後願望。(但從另一個空間來觀察,其實生也是自己決定的,只是生的地點和時間無法做選擇,或許我們真的像排隊一樣,機會一來,立即上車,不准回頭。這是最玩味兒的地方,當下應該是很興奮又期待的吧!)






接受死亡的方式
  
  在這裡提供幾個方式讓大家能克服死亡恐懼的方式,雖然看似簡單,但能想透和貫徹下去就不怎麼容易了。每天能思考一下,那怕是幾分鐘也行,等到能想通的那當下,或許離接受死亡就不遠了。死亡一直在我們身邊徘徊,只是我們一直想要忽略和逃避,倒不如正面應對,全盤接受這些可能性,才是更有效的方式。

1把活著當作意外

  把立場調換過來,變成能"活下去是個意外"來逆向思考,或許會挺有趣。普世觀都是要等到醫生跟我們宣告:你的癌症病發下,生命只剩三個月時,我們才會啟動這機制。只剩九十天,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充份利用。然後每天一定會想,又一天過去了,我還有多少時辰可以消費。如果我們目前還屬於幸運的一群平常人,時刻也跟癌症病人換位思考下,之前所認為的不可能,或許馬上會變的可能,因為我們當下的心態,已經可以放下許多曾經放不下的人事物。人一旦死了,什麼都不重要了,最重要的只有回憶。

2活著是一件很幸運的事

  跟前述例子像一半,但我們拿完成式的方向來啟動思考。相信在人生過程中,親朋好友多多少少有些已經不在人世的,我們拿他們來做對比。最好啟動的思維就是年紀比我們還小的,卻已經無法用肉體形式跟我們一同享受這物質世界,是不是比他們幸運多了?(在電影駭客任務裡有一段背叛救世主那光頭佬說著很有趣的對白:我還是迷戀這實實在在的牛排香味,和可以肉體接觸到女人的肌膚。在那個地方太無聊,什麼都提不起勁。)相比之下,我們還可以在這物質世界遊山玩水,做些喜歡的事,讓這一生再多累積些回憶封冊。或者也可以用佛祖理論,看是否還有機會還清上一輩子欠的債、讓別人來償還上上輩子欠我的債、上輩子還約定跟某某某在哪個地方相見等等。雖然我們的現意識完全查覺不到,但潛記憶會幫我們安排的,這個就是人生最大的喜悅,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的。

3輪迴轉世

  其實,我們已經死過很多次,但喝了孟婆湯,都忘的一乾二淨。筆者是相信有這輪迴,但是不是真的喝孟婆湯,這個就不得而知了。

  如果我們有好好利用"當下的力量"去對一件事做分析,會覺得冥冥之中早有安排,跟意外一樣的人時地利人合配在一塊,才能完美呈現當下所發生的事件。拿我們身邊伴侶來做對照,會發現如果三個條件沒有一個配合到位,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相識。但當時兩人並沒看對眼,又如何才能發展到情侶甚至是人生伴侶的闗係?或許緣份是一個最好的解釋,但又如何能證明這事的真偽?A本來很討厭那型的男人,卻怎麼會跟他走到一塊?B在朋友面對表現都很爽朗大方,但怎麼在他老婆面前卻像個小貓一樣?
  其實如果訓練出自己有從第三者角度看自己這能力時,自身有時就會給出一個答案來:總感覺是對方在照顧自己、自己一直在照顧對方(相對論?),又或許是互相幫助?

  
把話題拉回來,那是否代表我們已經死了好些次?既然都經歷過了,那麼再來一次又何妨?反正早晚得到來。而且甚至會有點興奮期盼死亡的到來,因為不知道下一次的輪迴又在何時?還是不會再輪迴了?而那些選擇自殺的另一個生命體,是否相信這輪迴論而做了這樣的選擇?這個答案,我們終究會給自己一個,只是當下還不知道而已。那克服死亡的恐懼後,我們的人生經歷又會是如何?你的回憶錄上將會有清楚記載(笑),因為你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膽小懦弱的你了,再次去開闢一個本來慣以為常卻煥然一新的物質世界吧。

回覆文章